4月28日,在敖溪镇什字村石桥坝组的一个小院落里,正召开一次别开生面的培训会。队员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带着一样的帽子,别着一致的领章,五人一组围坐在桌子前讨论着问题。猛然一看,还以为是某正式组织在进行方案讨论。仔细一瞧,原来是该村的村民正在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贵州鼠害控制项目农民田间学校”的学习。
贵州省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张斌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我们联合国粮农组织支持我们贵州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目的就是要控制鼠害对贵州的危害,要把先进的鼠害控制技术传播给我们最基层的农民群众,让农民群众掌握鼠害的控制方法,从而达到控制田间鼠害和住宅鼠害的目的。”
张斌说:“我们在推广控鼠技术这一块主要是从生态、安全、绿色角度出发,推广一些生态、绿色防范技术,比如说夹鼠阀捕捉老鼠,比如说使用毒饵粘进行老鼠的诱杀,还有一些TBS等国际上通用的一些技术(装置)。通过这些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的控制老鼠的危害。同时也让农民,就是我们的学员,在防鼠知识技能水平上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同时对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安全也起到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培训现场,取队名、设计队徽、个人介绍,这些学习流程似乎很不接地气。对于经常和锄头、黄土打交道的农民来说,这样的方式真的合适吗?有效果吗?
张斌说:“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的到台上来讲述自己对鼠害的危害性的认识,或者是自己通过学习掌握这种控制灭鼠方法以后所取得的一些防护效果。这样的话,第一个是推广了鼠害的控制技术,第二个也给学员提供了自我表达的平台,第三,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模式会极大的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敖溪镇什字村石桥坝组村民夏清怀在学习后说:“我们以前捉老鼠的话,就是买一些农药啊、老鼠药啊,就是随便买一点嘛,就是说也不懂去什么正规的门面买。通过今天的学习,已经知道了买老鼠(要看包装上)有什么证。”(何蕾)